鋼琴家波格萊里奇重返上海誠意滿滿
原標題:鋼琴家波格萊里奇重返上海誠意滿滿(主題)
(資料圖片)
時隔七年今晚再度登臺上海音樂廳演繹全套肖邦曲目(引題)
文匯報記者 姜方
繼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鋼琴家大衛·弗雷之后,“鬼才鋼琴家”伊沃·波格萊里奇成為三年海外演出“空窗期”后,第三位來訪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的海外藝術名家——時隔七年再度蒞臨音樂廳,今晚的這場演出開票一小時內就售罄,加座也是秒空。為了回饋上海樂迷的十足熱情,成名于肖邦比賽的伊沃·波格萊里奇這次上演全套肖邦作品,而他更是把此次中國巡演唯一一次對外接受媒體采訪的機會留給了上海。“我很喜歡修舊如舊、風格典雅又現代的上海音樂廳,它能激發我的更多演奏靈感!”
26年前,波格萊里奇第一次造訪中國,他還記得當時住在上海一棟賓館的高層,從高處俯瞰目之所及皆是建設中的工地。“城市在不斷發展,這次我回到上海,看到這里建起了很多新的現代化劇場和音樂廳。”不止是城市“硬件”更新讓他印象深刻,鋼琴家也格外期待演出結束后的簽售環節,“中國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聽音樂會,哪怕曲目演奏時間很長他們也會安靜聆聽,讓我很感動”。
今年2月,波格萊里奇在索尼新發行的唱片中,用指尖展示了他對肖邦人生最后階段創作作品的全新理解,這也是鋼琴家20年來首次錄制的肖邦作品專輯。此次滬上音樂會,波格萊里奇將呈現這張專輯中的多首作品。
肖邦《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B小調第三鋼琴奏鳴曲》《F小調幻想曲》《降D大調搖籃曲》《升F大調船歌》涉及不同的鋼琴音樂體裁,用波格萊里奇的話說,他不刻意標新立異,而是希望盡可能靠近肖邦本人的意圖。“這些作品大多創作于他病重時期,我在演奏時的觸鍵會很柔和,速度也會放得非常慢,讓聽眾們感受到一種很私人化的氛圍,就像是肖邦在即興觸摸琴鍵的感覺,幫助大家更好地體會晚期肖邦作品的風格。”
這次想讓上海樂迷感受到哪些獨特的現場聆聽體驗?波格萊里奇的回答妙語連珠。“就像我在北京參觀博物館里的花瓶,從遠處看可以感受到它的美感,而近看品味其細節也會為之贊嘆。我希望自己呈現的音符也能兼具整體和細節之美,更希望通過不斷練習,讓聽眾感受到琴鍵之下暗涌的深刻美感。”
波格萊里奇對于音樂會的準備十分認真。自21號抵滬,他的每日日程基本上只有“練琴”和“休息”。而為了確保最佳音響效果,他的練琴時間甚至會持續到聽眾入場階段,樂迷們可以在音樂會開始前看到波格萊里奇在臺上練琴的畫面。
為何要練到開演前最后一刻?波格萊里奇這樣回答,“鋼琴家除了自己,也希望鋼琴能有好的狀態,而如果沒有人演奏鋼琴,那它就只是個死寂的家具。”用波格萊里奇的話說,不斷練習是為了把鋼琴“熱身”到最完美的狀態。
巡演時的行程,幾乎也復刻了波格萊里奇在家里的日常——“練琴”“休息”之余,在家里可以稍加一項“看電視”。“我的興趣愛好受制于鋼琴家身份,騎自行車怕摔倒,游泳超過20分鐘又怕傷害到肌肉……不僅僅是鍛煉,從吃什么到何時睡覺、睡多久我都非常自律,對身體秉持著堪稱軍事化的管理。”在波格萊里奇看來,成為優秀的鋼琴家需要了解很多生理學知識,幫助自己在數十年的演奏生涯中維持好的狀態。他至今在專業上不敢有任何懈怠,“我最享受的狀態,其實還是設立了音樂上的目標并且一點點靠近的過程——為了實現目標,其他很多東西是可以放棄的”。
來源:文匯報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