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震寰(黃震)-焦點滾動
(資料圖)
想必現在有很多小伙伴對于黃震方面的知識都比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編就為大家收集了一些關于黃震方面的知識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會喜歡哦。
[拼音]:Huang Zhen
中國南宋哲學家。字東發,江西慈溪(今屬浙江)人,學者稱于越先生。寶祐四年(1256)進士,曾任史館檢閱,與修國史。因論當時弊政,降三序。后任州府官。南宋滅亡后,于至元十三年餓死于寶幢山中,門人私謚文潔。黃震繼承并發展了朱熹學說,是朱熹后學中有獨到見解的思想家。主要著作有《黃氏日鈔》97卷,對經史百家進行廣泛評論,具有唯物主義傾向。
黃震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敗和官吏的“推剝”,對中原淪喪而不能收復極為痛心。其哲學思想,以主張經世致用、反對空談義理為特征。他批判“心即天”和道器為二物的觀點,認為天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人心之靈,可以認識客觀世界,但不能以心為天。他反對用心于內的心學方法,主張“格物窮理”之學。他批判理學家所謂“人心道心”、“即心是道”以及所謂三圣“傳心”之說,認為心只是靈明,它不能傳,也不須傳。至于傳道,既不是“單傳心印”之“傳”,也不是虛托孤立之“道”。他批評理學家專言性與天道,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他提出“道不離器”,物各有理的觀點,認為道既不超出天地之外,也不超出人事之外,它就是“日用常行之理”,不能離開桑麻谷粟相養之實道。但他還沒有完全擺脫“古今不變”的思想及“理具于心”的觀點。
黃震反對當時的空談浮論,提倡踐履躬行,尤反對“在朱文公腳下添注腳”,認為義理之學,正為躬行而設,其根本目的是達之天下國家之用。但在知行問題上,他仍主張知先行后說。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