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夯實“硬件”優化“軟件” 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原標題:普洱:夯實“硬件”優化“軟件” 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2022年以來,普洱市教育系統直面教育困境和群眾期盼,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以自我革命的決心抓好教育改革發展,著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資料圖片)
普洱市建立了市委常委掛鉤縣(區)教育工作制度和市級黨政領導定期到學校現場辦公工作制度。在落實縣(區)委書記年度教育工作述職制度中,各縣(區)委書記圍繞教育工作的既定目標、存在問題、整改措施等向市委常委會進行述職匯報,市委主要領導面對面點出問題、剖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見,鞭策縣(區)委書記履行教育職責,推動普洱教育發展。2022年,普洱市市級領導到掛鉤縣(區)、掛聯學校現場辦公14人次,解決實際問題300余個。
建設思茅區第二小學曙光校區是普洱補齊教育短板、優化資源配置,解決中心城區小學大班額、大校額問題的民生工程之一。今年3月15日,思茅區第二小學曙光校區揭牌啟用。學校占地面積由原來的13300平方米增加到了45300平方米,班級也由61個增加到97個。目前,2022年秋季入學的一年級6個班321名學生先行進入校區學習。
思茅區第二小學曙光校區教師王瑩介紹:“曙光校區讓人最滿意的地方就是教室設計非常人性化,每個教室都有專屬庭院,每一層樓有共享庭院。班級與班級相對獨立,硬件設施完善。”
同時,學校還增設了午托服務,既保證了孩子們的午餐品質,也保證了午睡時間和質量。思茅區第二小學曙光校區學生王曜桐說:“吃完飯休息的時候還能去圖書館看書,中午不用回家,就不用爸爸媽媽來接,爸爸媽媽可以在家里多休息一會兒。”學生家長劉世美說:“政府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很大,為孩子們創造了很好的教育環境。”
據悉,2022年以來,普洱市對校點布局進行科學優化,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5.6億元,啟動建設校點26所,建成并交付使用校點17所(幼兒園10所,小學7所),全部建成后將新增學前教育校舍5.77萬平方米、學位0.45萬個,新增義務教育校舍24.07萬平方米、學位2.3萬個。
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名教師、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普洱市第一中學對新招聘入職的教師采取“老帶新”的教學模式,讓“教學徒弟”跟著學科名師提高教學能力。推行校級領導掛教研組、掛年級組、掛任課教師、掛學生的“一掛四聯”制度,全方位深入教學教研,關心學生學習、生活。
建設“智慧校園”“智慧課堂”,不斷推進教育水平提升。普洱市第一中學教科處副主任陶斐然介紹:“智慧課堂的搭建,為我們提供了數字化資源和互動式課堂,教學資源更加豐富,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普洱市第一中學學生夏雨陽說:“智慧課堂教學過程中,個性化定制的練習可以為我們答疑解惑,提升學習效果。”
普洱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熊涵說:“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全省教育發展大會精神,加快制定《普洱市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根據普洱市的人口、教育規律和特點,對整個普洱教育的發展布局進行規劃,讓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加均衡,讓老百姓在身邊就能上一所滿意的好學校。”(易云香 王福蓉)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