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提出十舉措推進基層衛生便民服務 家庭醫生擴充數量擴大簽約范圍
(相關資料圖)
25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有關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結合自身實際,穩步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讓基層患者看病就醫更便捷。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圍繞方便居民就醫、優化服務提供、簡化就醫流程、改善服務體驗以及做好慢病管理等方面,提出10條具體措施,包括預約號源向基層下沉、推進中高級職稱醫師值守門診等。國家衛健委基層司監察專員傅衛表示,目前各地正積極推進和落實上述措施,如北京、上海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開展門診延時服務,方便社區居民,尤其是上班、上學的居民,能夠在基層社區得到基本醫療、慢病配藥、家醫簽約、健康咨詢等服務。
北京市衛健委今年開展了延長服務時間專項提升行動,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日延時服務至20時,周末正常開診。郊區縣設置了120急救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周一至周日提供24小時服務。截至8月,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延時服務惠及421萬人次。“近幾年,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堅持開放延時門診至每天20時,周末和節假日除了提供常見病診療服務,還開設了口腔、中醫、針灸、推拿等服務,方便社區居民就近便捷地享受健康服務。”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應軍在發布會上介紹。
《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中,特別提到要發揮家庭醫生的作用,如何讓普通居民通過與家庭醫生簽約有更多獲得感?對此,傅衛表示,我國目前家庭醫生數量還比較有限,簽約服務起步時間不算長,家庭醫生主要面向一些重點人群,比如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殘疾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很多上班族對簽約服務感受不是很強。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積極引導專科醫生、二三級醫院醫師以及一些非公立醫院醫師,都加入到家庭醫生隊伍里來,擴充服務力量,讓簽約服務更可及;推廣一到三年的靈活簽約協議周期,與企事業單位、工廠、學校等功能社區簽約,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豐富簽約服務形式;鼓勵一些有條件的基層機構,為殘疾人、失能失智老人積極創造條件提供上門服務、家庭病床等雪中送炭的個性化服務,拓展簽約服務內容。同時將加強家庭醫生和簽約居民之間的聯系,針對重點人群做到簽而有約,切實履約服務;對于一般的簽約人群,家庭醫生也要通過多種方式,定期推送相關信息和健康提示,開展健康教育,加強日常聯系。
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還存在人員不足,特別是缺少中高級職稱醫師的情況,傅衛表示,基層醫療機構要通過內部合理調整安排,調配人力,用好自身人手。同時,縣區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也要統籌二三級醫院的資源更好地下沉基層,加強外部力量的支援。此外,國家衛健委正在推進縣域醫共體、醫聯體、醫療集團建設,由牽頭醫院定期下派部分醫務人員到基層坐診,實現醫共體內部人力資源共享。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