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發、分紅不足“撞上”減持新規,五成科創板公司股東減持受限
減持新規強化的分紅導向,實際是要求科創企業家做好技術、做出利潤、穩定分紅,才能實現二級市場的減持。
科創企業普遍具有研發周期長、盈利兌現慢的特征,科創企業早期的高估值,也容易催生高價IPO發行。在此情況下,減持新規“四件套”出臺后,受破發、現金分紅條件限制,超過一半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實控人、控股股東將無法減持。
目前,全A股約2500家上市公司受減持新規限制,現金分紅不達標是最大“攔路虎”。而在科創板,除了現金分紅,股價破發也是一大攔路虎。
【資料圖】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8月30日,科創板557家上市公司中,有275家公司大股東將受到減持新規限制,占比約50%。其中,116家公司從未進行現金分紅、7家破凈、153家破發,154家公司的累計分紅金額不足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
科創板公司破發較多,主要是與新股高價發行有關。進一步統計數據,318家科創板公司的首發市盈率高于行業市盈率,占總數比重57.1%,其中76家的發行市盈率超過100倍。A股發行價格前10家公司,有7家來自科創板,發行價第二高的萬潤新能(299.8元)破發約58%。
153家科創板公司破發
減持新規出臺后,在整個A股市場,現金分紅條件是限制控股股東、實控人減持的最大攔路虎。但在科創板,現金分紅和破發形成的影響相近。尤其是總股本偏小且業績表現一般,以及以未盈利形式上市而未來盈利確定性不足的公司,更容易遭到資金拋售導致破發。
統計數據顯示,153家破發的科創板公司,首發市盈率中位數為54.81倍,首發時行業平均市盈率中位數為38.75倍,前者較高出后者16倍。
科創板破發公司中,88只個股破發幅度超過20%。其中,概倫電子(688206.SH)、納芯微(688952.SH)、圣湘生物(688289.SH)、索辰科技(688507.SH)、恒玄科技(688608.SH)等發行市盈率超過300倍的個股,目前股價都大幅破發。
盈利能力不足、業績尚未扭虧,是科創板多數股價破發公司面臨的局面。也有部分基本面較好的公司,受限于總市值、總股本較小,難以得到機構資金青睞,導致股價破發。
比如,從事污泥處理裝備的復潔環保(688335.SH),上市三年以來營收凈利規模實現不俗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凈利潤4716.94萬元,同比增長50%。截至8月30日收盤,復潔環保股價報22.53元,較46.22元的發行價,破發近30%。
7家破凈公司中,6家來自生物醫藥領域,涉及智翔金泰(688443.SH)、神州細胞(688520.SH)、碩世生物(688399.SH)、奧泰生物(688606.SH)、安旭生物(688075.SH)、東方生物(688298.SH)和電氣風電(688660.SH)。
創新藥企系破發與未分紅的重災區
常態化的現金分紅制度,不僅是回饋股東的方式,也是企業優化資本結構的手段,有助于提高投資者的持股回報和信心。
目前來看,科創板的生物醫藥領域,是現金分紅不足和股價破發的“重災區”。截至8月30日收盤,科創板生物醫藥領域上市公司共計109家,其中42家股價破發、37家從未現金分紅。
截至2023年中報,科創板109家藥企中,22家未分配利潤為負數,其中12家虧損幅度超過10億元。其中,百濟神州(688235.SH)今年二季度末的未分配利潤虧損高達561.9億元,分紅將是遙遙無期。君實生物(688180.SH)今年上半年續虧10億元,未分配利潤虧損達77.7億;另外,諾誠健華(688428.SH)、神州細胞、邁威生物(688062.SH)等多家創新藥企的未分配利潤虧損逾10億元。
這樣表明,這些公司只有將虧損“填平”后,才能開始現金分紅。
“熱衷投資創新藥企的投資者要有思想準備。創新藥企往往‘十年不開張、開張吃十年’,一款創新藥實現產業化到國際化,能夠形成足夠利潤填平過去虧損的賬面利潤,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也面臨不小的研發失敗風險。”某上海私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減持新規其實也明確了,不研發出新藥、不做出利潤、沒有可觀的分紅,公司實控人是無法減持的。這在某種程度上對一級市場中,擅長用‘PPT’融資的創新藥企敲響警鐘。”
另外,中微公司(688012.SH)、芯原股份(688521.SH)、滬硅產業(688126.SH)等一批科創50成份股,都受現金分紅、破發限制,實控人、控股股東無法在二級市場減持。
中微公司29日晚間披露股東終止減持,該公司股東上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創投”)及上海浦東新興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原計劃減持618.2萬股,按最新收盤價計算,擬減持金額約9.07億元。
作為首批科創板公司,中微公司過去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但計劃在今年上半年進行首次分紅,擬每10股派發紅利2元(含稅)。2023年上半年,中微公司營業收入25.27億元,同比增長28.13%;凈利潤10.03億元,同比增長約114.40%。
按照減持新規,上市公司披露為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因此,上海創投不得不終止本次減持。
當虹科技(688039.SH)也在29日晚間披露股東終止減持,大連虹途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原計劃減持233.28萬股,即約7537萬元。受股價破發限制,本次減持不得不終止。
科創50指數發布三年多以來,分別于2022年4月、2022年10月、2023年8月跟隨大盤跌破了900點。今年二季度,AI概念炒作推升科創50指數短暫沖破1000點基點,此后又連續下跌數月,截至8月30日,該指數報939.65點。
減持新規發布以來,科創50指數連續反彈,8月29日-30日分別上漲4.12%、2.53%。有分析指出,本次減持政策更新,有望修復投資者對科創板塊的投資信心,支撐科創的長期行情。
“長期以來,由于上市公司缺乏穩定的長期吸引力,導致概念炒作盛行,投資者行為短期化,市場‘急漲急跌’的特征明顯。”前述私募人士說:“加強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約束是個好的開端,但根本上要推動科技型上市公司提升自身吸引力,打造更高的競爭壁壘,提升盈利能力,吸引資金對優質投資標的的關注。”
(實習生李遜對本文亦有貢獻)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