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打響儲能電池價格戰:動力電池尖子生、光伏跨界玩家和儲能老兵“短兵相接”
(相關資料圖)
儲能電池正成為產業界的“必爭之地”,作為儲能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占據儲能價值鏈60%-70%份額,掌握電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儲能降本的“密碼”。另外,在光儲融合趨勢下,儲能電池關乎新能源發電能否發揮更大價值,助力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伴隨儲能電池的價值性和重要性雙升,入局儲能電池環節的企業數量和種類,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規模。但蓬勃發展的背后同樣暗流涌動,一場激烈的價格戰吹響,市場洗牌開啟。近日,楚能新能源董事長代德明公開表示,到今年底,280Ah儲能鋰電池將以不超過0.5元/Wh的價格(不含稅)銷售,同比降本約40%。業內人士稱,0.5元/Wh的不含稅價格對于部分電池廠來說是虧本的。目前市場上多家頭部電池廠商已經先行一步,以0.5元/Wh(折合含稅價格0.565元/Wh)開始銷售。而且采購量大的話,還能再打折扣。顯然,楚能新能源降價的舉措已經擾動了整個儲能電池市場。2023年是新增電池產能開始釋放的元年,業內人士還表示,目前市場上儲能電芯的產能嚴重過剩,價格戰已經在路上了。儲能產業正加速發展,數萬家企業爭先涌入賽道掘金。機構GGII將儲能電池市場的玩家簡單分為了四大類,一類是動力電池企業進軍“儲能電池賽道”。兩者在制造工藝上有著相似之處;第二類是光伏玩家跨界入局造儲能電池。第三類是新崛起的儲能電池“新勢力”企業,包含了海辰儲能、寶豐集團、楚能新能源、盛虹動能、三一鋰能等,其中不少都是有實力的產業集團從其他能源賽道跨界而來;第四類則是一些儲能電池領域的“老兵”,它們較早入局儲能領域,并逐漸將儲能電池上升為主營業務。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