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首次訪華,4個半小時談了什么?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圖/IC
應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邀請,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以下簡稱:雷蒙多)于8月27日至30日訪華。
【資料圖】
據悉,這是雷蒙多任內首次訪華,也是近期第四位訪華的美國政要。此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財政部部長耶倫,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等相繼訪華。
8月28日晚,商務部發布消息稱,王文濤重點就美國對華301關稅、半導體政策、雙向投資限制、歧視性補貼、制裁中國企業等表達嚴正關切。同時,兩位部長都認識到,中美在經貿領域開展開放和富有成效對話的重要性,宣布在中美兩國商務部之間建立新的溝通渠道。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此次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有一定作用。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消息,中美兩國商務部之間將建立新的溝通渠道,雙方成立了一個工作組,由中美副部長級和司局級的政府官員組成,并有企業代表參加,以尋求解決具體商業問題的辦法。“這一溝通渠道建立的主要作用,是推動已被嚴重政治化的中美經貿問題向商業問題回歸邁出了一大步。”
時隔七年,美國商務部長再度訪華
本次中國行是雷蒙多首次訪華,也是時隔七年美國商務部長再度訪華。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商務部的主要職責是促進國家的對外貿易、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出口促進等事務。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在對華關系中,雷蒙多在許多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
現年52歲的雷蒙多曾從事多年風險投資工作,自2015年起擔任羅得島州州長,是該州歷史上首位女州長。2021年,雷蒙多出任美國商務部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25日,王文濤赴美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期間,曾在華盛頓會見雷蒙多。當時,雙方就中美經貿關系和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專業、建設性的交流。中方就美對華經貿政策、半導體政策、出口管制、對外投資審查等表達重點關切。雙方同意建立溝通渠道,就具體經貿關切和合作事項保持和加強交流。
8月22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表示,美方并不期望通過美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一事改變中方立場,雷蒙多此行將向中方傳遞美國不尋求對華“脫鉤”的信息。
此外,市場注意到,雷蒙多訪華前的美國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聲明,稱將33家實體從“未經驗證清單”剔除,其中,27家實體位于中國。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8月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中方歡迎美方將相關中國實體從“未經驗證清單”中移出。
直面中美摩擦問題,中美商務部建立新溝通渠道
據央視總臺報道,8月28日,王文濤在京與來訪的雷蒙多深入交談近4個半小時,就中美經貿關系和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了理性、坦誠、建設性的溝通。
王文濤表示,經貿關系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王文濤重點就美國對華301關稅、半導體政策、雙向投資限制、歧視性補貼、制裁中國企業等表達嚴正關切,并稱泛化國家安全不利于正常經貿往來,實施單邊、保護主義措施不符合市場規則和公平競爭原則,只會損害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美方多次表示不尋求與中方脫鉤,希望美方將表態落在實處。
王文濤部長和雷蒙多部長認識到中美在經貿領域開展開放和富有成效對話的重要性,宣布在中美兩國商務部之間建立新的溝通渠道。
雙方成立了一個工作組,由中美副部長級和司局級的政府官員組成,并有企業代表參加,以尋求解決具體商業問題的辦法。工作組將每年舉行兩次副部級會議。兩位部長同意經常性溝通,每年至少會見一次。此外,雙方還啟動了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機制,作為解釋各自出口管制制度和改善溝通的機制。雙方將按照各自法律,就出口管制信息進行交流。
此外,雙方討論并同意兩國專家將就強化行政許可過程中的商業秘密和保密商務信息保護問題進行技術磋商。
梅新育稱,此次雙方討論的美國對華301關稅、半導體政策等問題,都是中美雙方摩擦比較劇烈的領域,也是在美國政治化炒作中非常厲害的領域。而現在能夠就事論事,把已被政治化的中美經貿問題變成一個個具體的商業問題來處理,是一大進步。
“這樣一來,可以將中美之間的經貿問題與政治摩擦稍微隔開一些,通過經貿方面的磋商,至少可以給中美關系在進一步摩擦的路上設置幾條減速帶。”梅新育表示。
美國政要接連訪華,釋放什么信號?
雷蒙多已經是近期第四位訪華的美國政要。此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財政部部長耶倫,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等接連訪華。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美國官員多次訪華,這表明,雙方之間有望搭建較為通暢的溝通機制,包括這次中美雙方商務部部長宣布在中美兩國商務部之間建立新的溝通渠道,雙方成立工作組,以尋求解決具體商業問題的辦法。至于如何解決問題,何時解決問題,還要看雙方溝通的實際情況。
梅新育認為,今年以來,美國多位高官訪華,這是因為美國自己還要過日子,在很多事情上不得不與中國協商。在8月底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盡管過去一年里通脹從高點下降,但依然過高,美聯儲準備在適當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利率。這其中的意思是,美聯儲還不能輕言放松貨幣政策,可能還要加息。
“鮑威爾還提到,目前高通脹最初由非常強勁的需求與受疫情限制的供應之間沖突而導致,但他沒有提到的重要一點是,美國對華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從供給側上嚴重地干擾了美國,給自己制造了不可忽視的通貨膨脹壓力。”梅新育稱。
梅新育表示,目前,鮑威爾實行的加息政策,是在走上世紀80年代保羅·沃爾克的路子,但現在與那時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即當時蘇聯對美國的市場供給沒什么影響,不會干擾美國本國的供給側。不過,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近30%,且規模已連續13年居全球第一位。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將損害供給端,導致供給跟不上,價格升高。而如果利率高漲持續一段時間,對其實體經濟部門和整個宏觀經濟的殺傷力遲早會浮現出來。
“更不用說美國財政部發債至少需要中國方面不拆臺,且明年美國要大選,如何維持與中國的經貿往來,讓美國國內市場更為穩定,以利于拜登競選,這也是客觀需求。” 梅新育稱,“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不太能指望美國官員訪華會有多少根本性的轉變,但至少可以要求美國實質性地改善中國的待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