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部門聯合發文 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6月26日電 (記者魯婧)近日,國家體育總局、中央文明辦、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民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衛生健康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發布《關于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體育是鄉村發展的重要內容,要分階段推進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到2035年,使鄉村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閑成為普遍生活方式。
《意見》指出三個基本原則,即:以體育助力鄉村建設,讓農村更繁榮;以體育賦能農業發展,讓農業更興旺;以體育促進農民健康,讓農民更幸福。
《意見》要求,加強鄉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首先,促進城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均衡布局。落實國家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推進新時代鄉村體育“四有”惠民工程建設,即鄉村有健身場地、有健身組織、有賽事活動、有健身指導。其次,建設完善鄉村全民健身設施。積極推進縣級公共體育場館和全民健身中心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補齊鄉村中小學體育場地器材不足短板。推動有條件的鄉村學校體育場地向村民開放。同時,拓寬全民健身科學化傳播渠道。加強鄉村體育科普工作,倡導科學健康生活方式,提升鄉村群眾的體育科學文化素養。此外,深入開展運動促進健康行動。實施運動健康中心建設工程,以改擴建為主要方式建立一批運動健康中心,推動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充分發揮體育的健康促進作用,促進鄉村學齡兒童和老年人身心健康。
《意見》指出,大力發展鄉村體育產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深化體旅農商融合發展。引導支持各地依托可利用的水域、空域、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登山、騎行、水上運動、航空運動、露營、汽車越野等鄉村特色戶外運動產業。推動體育與農業、商業、旅游、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產業深度融合,帶動村民就業創收,為鄉村經濟賦能。鼓勵各地推出一批與農特產品產地、銷售點和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等串聯的汽車運動自駕、騎行線路。
《意見》強調,打造鄉村特色戶外運動消費場景。鼓勵有條件的鄉村在開發山地、河流、古驛道、鄉道時,統籌規劃建設健身休閑綠道、登山步道、山地戶外營地、汽車自駕營地、航空飛行營地、運動船艇碼頭、徒步騎行驛站、研學旅行基地、體育培訓基地等,打造具有田園風光、鄉土風情的體育特色村莊和配套戶外運動設施,打造滿足全家庭成員、全年齡段、多層次、多樣化戶外休閑需求的消費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指出,培育鄉村體育產業多元化業態。引導鄉村在做大做優戶外運動產業、體育旅游等主導產業的同時,向體育傳媒、體育用品制造等其他業態擴展。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因地制宜舉辦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體育賽事活動,特別是適合全家庭參與的鄉村體育主題賽事。利用寒暑假、節假日組織開展以體育+研學為內容的青少年營地活動。支持鄉村集體企業利用當地資源,拓展渠道,向體育用品企業供應木材、竹材、皮革、羽毛等原材料,鼓勵有條件的鄉村發展原材料加工產業。支持鄉村開通體育短視頻賬號、體育旅游小程序等平臺,推出一批鄉村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和網紅打卡地。支持各地利用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體育旅游博覽會等展會搭建資源對接平臺,宣傳、展示和推廣各地鄉村特色體育產業和體育助力鄉村振興經驗成果。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