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動態!快來學習!多做這些運動,可以預防頸椎病
作者:唐 芹 中華醫學會 研究員
審核:劉 楠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主任醫師
【資料圖】
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那么,什么是頸椎病?是如何引起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下面來一一解答。
一、如何判斷是不是得了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的相鄰結構病理改變累及周圍組織結構(神經、血管等)并出現與影像學改變相應的臨床表現的疾病。
很多久坐者出現上肢疼痛、麻木等癥狀,會認為自己患了頸椎病,實際上并非如此。判斷是不是得了頸椎病,需要看是否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要有臨床癥狀,如頸部疼痛、頭暈、耳鳴、目眩、手腳發麻等。
第二,要有影像學改變,即影像學檢查(X線片、CT或磁共振檢查)提示頸椎間盤增生或突出。
第三,影像學改變要和臨床癥狀相對應,即能看到頸椎曲度、序列和骨性病變。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二、頸椎病的發病原因
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如下:
1.年齡因素:30歲后,人體的各項功能開始衰退,同樣頸椎的功能也在衰退,這是頸椎病發病的一個原因。
2.慢性勞損:如長期使用電腦、手機或睡姿不良等。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3.外傷:如曾發生頸部骨折等情況。
4.發育性椎管狹窄:由于先天發育異常,導致椎管矢狀徑變小。
5.頸椎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兩個椎體較近,甚至融合到一起,或存在顱底凹陷等情況。
6.代謝因素:人體代謝失常。
7.精神因素:經常情緒不佳。
以上這些因素都易導致頸椎病。
三、久坐者做哪些運動可以預防頸椎病
對于久坐者,做下面幾種運動可以有效預防頸椎病。
1.頸部活動度練習:坐在一把有靠背的座椅上,使頸部和上半身保持在中立位。做以下三個動作:頸部向前(后)屈到極限位置、頸部向左側(右側)屈到極限位置、頸部向左側(右側)旋轉到極限位置。每個動作每次保持1~2秒,每組交替做10次。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2.頸部力量練習:取坐位,雙肩盡量放松,微收下頜,保持頸部始終處于中立位;雙手交叉置于額頭向后用力,頸部與之對抗,每次保持5~10秒,每組10次,練習2組;雙手交叉置于枕后向前用力,頸部與之對抗,每次保持5~10秒,每組10次,練習2組;將右手置于頭部左側向右用力,頸部與之對抗,每次保持5~10秒,每組10次,每個方向2組。
3.頭部回縮練習:取坐位,完全放松,平視前方;向后平穩緩慢移動頭部(即收下頜的動作),到極限處保持3~5秒,然后放松回到起始位為1次,每組10 次,練習2~3組。
4.聳肩練習:取站立位,雙臂自然垂于身體兩側,雙肩緩慢提起到極限處保持2秒,再緩慢下落到極限處為1次,每組10次,練習2組。保持下頜微收,頭部不要向前探出。
5.徒手攀繩練習:取站立位,想象自己面前有一條垂直的繩子,雙手交替抓握,模擬攀繩動作,從臍水平一直攀到高于頭頂的極限處,眼睛始終注視雙手,做5~10次,每次30秒。
6.靠墻頂球練習:靠墻站立,頭頸部保持中立,下頜微收,枕后放一彈性小球。頸部用力向后壓住小球,緩慢向左側轉頭到極限處保持1~2秒,再向右側轉頭到極限處保持1~2秒為1次,盡量保持球不下落,12~15次為1組,練習2~3組。
四、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調整動作姿勢和動作習慣,這對于預防頸椎退變和頸椎病有很好的作用。
1.注意睡眠姿勢和枕頭:不正確的睡眠姿勢會引起很多頸部疾病,而正確的睡眠姿勢是預防頸椎病的有效方法。在睡眠時,枕頭不能太高或太低,也不能太軟,否則會影響頸椎曲度,時間長了就會引發頸椎病。
2.注意頸椎姿勢:頸椎是連接頭部和身體的支架,從力學角度來看,頸椎的合理傾斜度會減少和降低頸椎間盤的壓力,頸椎的傾斜度越大,頸椎間盤的穩定性就越小,越容易發生頸椎間盤退化。
在平常的休閑活動中,如打麻將、看電視等,我們的精神往往過于集中,并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如果不注意調整頭部姿勢的話,就容易引發頸椎病。因此,同一個姿勢保持一段時間后要改變以進行調整。
頸椎病重在預防。俗話說得好:“能站不要坐,能動不要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從一點一滴做起,這樣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參考文獻
【1】中華外科雜志編輯部. 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2018)[J]. 中華外科雜志. 2018; 56(6): 401-402.
【2】崔述生.頸椎病自我保健不求人[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2020.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