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臺29項最新舉措,支持臨港新片區深化拓展特殊經濟功能
記者 方卓然
【資料圖】
2023年8月20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迎來揭牌四周年。8月21日,新一輪支持政策出爐——上海正式對外發布《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深化拓展特殊經濟功能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
當天,上海市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海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透露,四年來,新片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1.2%,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7.8%,全社會固投年均增長39.9%,限上商品銷售總額年均增長28.9%,稅收年均增長16.2%。
今年上半年,新片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2%;全社會固投同比增長57.2%;限上商品銷售總額同比增長55.2%;稅收同比增長47.5%。
臨港新片區設立以來,上海連續四年出臺市級支持政策文件,舉全市之力支持臨港新片區建設發展。
“今年再次制定支持政策,主要目的是解決臨港新片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堵點問題。”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表示,此次上海將給予臨港新片區更大力度的資源要素供給與改革自主權,助力臨港新片區更好成為全市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新一輪支持政策共6個方面29項任務舉措,支持政策主要聚焦三個關鍵詞——“特殊”“經濟”“功能”。
據阮青介紹,新一輪支持政策明確,上海將繼續給予臨港新片區差異化政策支持、完善集中行使事權動態調整機制、創新支持臨港新片區參照經濟特區管理方式。比如,在原有賦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市級和區級經濟管理權限的基礎上,在產業升級、城市建設、人才招引、綜合執法等領域繼續為臨港新片區放權賦能。
近年來臨港新片區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精簡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加強公平競爭審查,為經營者營造更加寬松的營商環境。
目前,臨港新片區已實現多個率先:率先推行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將市場準入登記審批時限壓縮至2小時內;率先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為守信企業減少70%的前期辦理用時;率先開展強化競爭政策實施試點,創新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機制。
“在本輪支持政策中,我們將對臨港新片區實行建筑師負責制的項目,率先試點工程規劃許可要件告知承諾制,并逐步取消施工圖審查。”阮青透露,下一步,上海還將在市場主體準入審批、登記注冊、退出機制規范等方面,在臨港新片區探索更多更大力度的改革舉措。
上海還將加大財政資金、土地等要素供給支持力度。
據阮青介紹,上海將進一步加強臨港新片區發展財力保障、加強土地指標統籌保障、鼓勵土地節約集約混合利用;繼續支持臨港新片區產城融合區域內產生的地方收入留存臨港新片區,同時優化完善資金結算機制,由管委會自行制定資金管理辦法、自主使用。
為推動臨港新片區科技創新前沿產業集聚發展,此次發布的新政策將進一步賦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科技創新發展有關區級推薦權、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支持臨港新片區建設高能級低碳綠色數據中心。
其中,上海將賦予臨港新片區市級科技小巨人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等評審的區級推薦權,支持臨港新片區科技創新發展有關評審體系建設;對效益產出水平較高的數據中心,能耗在一定額度內由市級予以保障。
阮青表示,當前,臨港新片區正在積極參與智能網聯汽車、滴水湖水域保護等地方性法規的制定。“在本輪支持政策中,我們考慮將進一步推動氫能立法制度創新,支持臨港新片區加快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為加快提升臨港新片區服務貿易的發展能級,《若干意見》中專門設置了服務貿易專章以支持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將探索數據資源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安全保護等制度和標準規范,在臨港新片區率先試點智能網聯汽車和車聯網、跨境金融服務等領域的數據依法合規、便利化跨境流動等舉措。
“我們可以概括成加快推進數字貿易發展、加快推進高端服務業發展、加快推進技術貿易發展。”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申衛華對此解釋道。
申衛華指出,此次的新政策,明確要探索數據資源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安全保護等制度和標準規范;加快建設國際數據港,支持國際數據港核心承載區“信息飛魚”全球數字經濟創新島建設。
與此同時,上海還將支持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氣)加注等相關企業在臨港新片區集聚發展,對牌照申請、政策支持的個予以傾斜;鼓勵外資機構投資者通過QFLP試點,投資區內科技創新領域或高新技術類企業;建立新片區管委會推動外商投資性公司設立登記機制。
此外,為完善技術貿易交易體系,《若干意見》指出,將支持上海技術交易所國際交易中心創新發展;支持進口國內急需的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服務;探索建立跨境技術貿易結算便利化試點和跨境技術交易標準體系等。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