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 重現健康光彩,產后修復不容忽視
在長沙百佳瑪麗亞婦產醫院產后42天門診里,“肚子上的贅肉好難消失啊”“跳廣場舞時漏尿了”“胯部變寬了”等問題常被產后媽媽提起。注重產后修復,重現健康光彩,產后修復相關項目,你知道哪些?
一、腹直肌
(資料圖片)
懷孕期間,隨著胎兒成長,女性的肚皮也慢慢被撐大。到孕晚期時,增大的子宮將腹肌拉長,使兩條腹直肌從腹白線的位置分開,腹直肌之間的空隙會越來越寬,這種現象就被稱為腹直肌分離。
一般情況下,腹直肌分離直接表現就是皺皺的、難看的肚腩。嚴重的,可能因腹直肌變位支撐力降低,身體須借助脊柱兩旁肌肉來支撐日常活動,導致脊椎承受比以往更多的壓力,容易腰酸背痛。
此外,腹直肌支撐力不足,也會導致臟器長期壓迫膀胱,造成“漏尿”;缺少了所需肌肉的支持,子宮、腸子和其他器官前面也只有一層薄薄的結締組織保護,病情重者可導致腹壁疝的形成。
產后一年之內,是腹直肌修復的黃金時期,經過仿生物電刺激治療、收腹練習等正確的腹部鍛煉是有可能恢復正常的,但切勿做仰臥起坐、卷腹等使腹直肌彎曲的動作。腹直肌分離已經超過一年的,雖然錯過了恢復黃金期,但是及時的治療還是有效的。
二、骨盆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恥骨融合而成的盆狀物。骨盆骨的連結,在前方有一關節,稱為恥骨連結。
產后骨盆與產前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恥骨聯合被撐開導致骨盆變形,盆底肌肉受壓而松弛,因此有的寶媽在生完孩子后會出現臀部扁平、高低肩、長短腿、婦科疾病、子宮下垂,腰酸腿疼等狀況,這些都可能是因為骨盆變形。
三、盆底肌
盆底肌就是盆底的肌肉,承托著子宮、膀胱、直腸、尿道的臟器的一個“吊網”,并且使這些器官在相應的位置上正常發揮各自的功能。損傷盆底肌將會出現尿失禁、性生活不和諧、器官脫垂等問題。
輕度、中度盆底功能障礙可以做盆底肌肉訓練,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建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程度較為嚴重的盆底功能障礙可以選擇手術治療,經過醫生專業評估后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身體經過十月懷胎的過程后,盆底肌,腹直肌,骨盆等看不見的變化會悄悄影響寶媽的生理機能和身形體態,抓住產后修復半年黃金期,及時進行專業的鍛煉和修復是很有必要。(通訊員 劉陽)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