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碳指揮棒發力,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趕考”碳足跡
8月30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結合前期調研與第一次會議討論結果,分別對《動力電池碳足跡核算方法》和《動力電池規格尺寸》召開第二次研討會。
行業專家認為,加快構建適合中國國情的電池碳足跡評價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這是國內電池企業“走出去”面臨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全球動力電池的強國,實現電池低碳化發展,引領全球動力電池產業轉型,是鞏固自身產業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
碳足跡核算勢在必行
【資料圖】
“碳足跡”概念源自于“生態足跡”,是以生命周期評價方法評估研究對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按照其應用層面,碳足跡可分成“國家碳足跡”、“城市碳足跡”、“企業碳足跡”、“產品碳足跡”以及“個人碳足跡”等。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電動車的心臟,是實現我國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能源載體,建立健全完整、清晰、準確的動力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是助力新能源汽車和二輪、三輪電動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的重要途徑。
雖然我國在電池領域布局較早,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并初步建立了以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為基本原則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政策體系。但與歐盟等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在電池碳足跡核算與方法論方面基礎仍較薄弱,動力電池碳排放管理仍面臨政策不明確、標準數據庫不統一、國際互認未打通、企業動力不足等問題。
目前,我國已發布3批共24個行業碳足跡核算方法,但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尚未形成系統的碳足跡政策管理體系和核算體系。
面對產業發展的種種挑戰,相關部門一直在推動相關機構抓緊建立健全碳核算體系。2021年11月,商務部印發《“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指出要探索建立外貿產品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體系。
2022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
今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門披露了《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開展電池碳足跡核算標準與方法研究,探索建立電池產品碳排放管理體系。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帶來了一份《關于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的建議》,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牽頭制定和完善新能源動力電池碳足跡核算方法和模型,明確碳足跡核算的對象、范圍和邊界,確保同一類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統一;同時,建立碳足跡測量及評價標準體系,明確計量精度、數據來源等要求,提高碳足跡核算的準確性,為動力電池企業及相關機構開展碳足跡核算及評價工作提供明確指導。
“電池護照”影響深遠
碳足跡不僅是各國推動碳減排、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措施,也逐漸成為各國爭奪產業發展空間、設置貿易壁壘的重要手段。
8月17日,《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正式生效。該法規指出,自2027年起,動力電池出口到歐洲需要持有符合要求的“電池護照”,記錄電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跡、供應鏈等信息。
業界人士認為,此舉將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出口歐洲產生重大影響,勢必導致中國動力及儲能等電池進入歐盟市場成本增加、難度加大。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電池累計出口達56.7GWh,其中,歐洲是中國電池產品出口主要市場。
今年上半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的名單中,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和欣旺達等6家中國企業上榜,裝機量共計190.4GWh,合計占全球超過六成的市場份額。
其中,排名第一的廠商是$寧德時代(300750)$。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的地位難以撼動。從2017至2022年,寧德時代連續6年動力電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在國外市場,寧德時代電池供應占全球的36.8%,是全球唯一一家電池供應超過三成的廠商;在國內市場,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達到六成。
2023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收達1892.46億元,同比增長67.52%;歸母凈利潤207.17億元,同比增長153.64%。其中動力電池業務創造1394億元的營收,占公司整體營收的73.67%。近年來,寧德時代加速海外擴張,在德國、匈牙利建有兩座海外工廠。在可期的豐厚回報之下,海外市場是寧德時代必須啃下的一塊硬骨頭。
動力電池是高科技行業,核心就是技術創新。在電池領域,寧德時代發布了鈉離子電池、凝聚態電池、麒麟電池。今年8月,又發布了全球首款磷酸鐵鋰4C超充電池。該電池基于材料、超高導電解液配方、石墨快離子環技術等多個方面的技術創新,實現充電10分鐘,行駛400公里。
除了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也提出了碳足跡公示等相關要求。其中,美國醞釀多時的《清潔競爭法案(草案)》,擬對含碳量超過基準線的進口產品征收碳費(征收范圍涵蓋的碳密集型產品為,化石燃料、石化產品、肥料、氫、水泥、鐵和鋼、鋁、玻璃)。法案通過后,預計采取歐盟碳關稅(CBAM)法案與《新電池法》配套形式,出臺動力電池碳排放管控要求。
這意味著,未來我國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產業要保持出口優勢,必須要加強自身的碳足跡管理,以應對更嚴格的法規和標準。
目前,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欣旺達、蜂巢能源等在內的中國電池企業已經選擇主動迎接挑戰,正在積極部署零碳轉型戰略,探索電池碳足跡、數字電池護照、回收材料及溯源等解決方案。
?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