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富”兄弟發起2.8億專利戰,應戰的金力股份正沖IPO
專利訴訟戰對IPO企業影響幾何?
作者 | 武麗娟 劉欽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編輯丨李白玉
來源 | 野馬財經
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權,對于一家科創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在企業的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創板三周年IPO知識產權問題白皮書》指出,科創板開板以來,知識產權作為科創屬性評價的“硬”指標,已經成為企業科創板IPO過程中的最大“攔路虎”。
做新能源鋰電池材料的????????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力股份”)就在IPO過程中,遭遇了一起專利訴訟。
2022年12月,金力股份剛剛遞交《招股書》,2023年5月,就被行業老大“隔膜龍頭”恩捷股份(002812.SZ)以專利侵權為由起訴,涉訴金額7000萬元。公告之時,金力股份的IPO狀態為中止審查。
2023年6月,金力股份IPO狀態更新為已問詢,8月8日,恩捷股份再發公告,對金力股份的專利侵權訴訟再加碼,涉訴金額2.1億元。兩次金額相加達到2.8億元。???????
金力股份對兩次訴訟回應稱,公司所有產品均源于公司10多年來的自主創新,無論是美籍家族控制的恩捷股份還是其聯合日本企業發起專利訴訟公司不懼怕;公司已聘請專利律師積極應對,同時對于為阻礙公司上市而采取的這種惡意訴訟和不正當競爭表示遣責,并希望國家監管部門正確看待,大力支持中國本土新能源企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財富的潮水向新能源領域涌動,新能源的競爭愈發激烈,在公司IPO的關鍵時期打響專利戰,也并不稀奇。這一起專利戰背后,也是“云南首富”兄弟和行業黑馬的正式對決。
動力電池行業又見專利戰,“隔膜大王”起訴行業“黑馬”
隔膜、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是組成鋰離子電池最重要的材料。作為鋰電池四大主材之一,隔膜的性能決定了電池的界面結構、內阻等,直接影響電池的容量、循環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恩捷股份為鋰電隔膜的全球龍頭企業,2022年隔膜產能和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
恩捷股份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鋰電池隔膜供應商,市場份額也為全球第一,主要客戶包括松下、LGES、三星、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比亞迪、孚能、力神等國內主流鋰電池企業。
5月22日,恩捷股份公告稱,針對專利侵權發起訴訟,共計三個案件,涉及的3個專利與鋰離子電池隔膜或涂布隔膜相關,涉及金額共7000萬元,訴訟對象為金力股份。下屬子公司珠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珠海恩捷“)、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恩捷“)為訴訟的原告。
恩捷股份表示,被告金力股份實施了侵害原告涉案專利權的行為,生產、銷售、許諾銷售涉嫌侵權產品的營業收入金額大,嚴重侵犯原告的合法權益,給原告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8月8日,恩捷股份再加兩項專利侵權訴訟,侵權訴訟涉及的2個專利包括ZL201380061102.8號、ZL201810710744.0號發明專利,與非水系二次電池用隔膜相關。涉訴金額2.1億元。
金力股份同樣主營鋰電池濕法隔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用于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池。
與合計2.8億元的涉訴金額相比,2019年至2022年,金力股份分別實現營收1.85億元、2.19億元、6.95億元和6.91億元,凈利潤方面,2021年才實現扭虧為盈,分別為-1.29億元、-1.7億元、1.03億元、3.64億元,累計實現凈利1.68億元。
2021年金力股份能夠扭虧為盈,多虧了大客戶比亞迪。2021年10月,比亞迪以8000萬元認繳金力股份新增注冊資本1230.77萬元,成為金力股份股東,公司估值為17.55億元。截至目前,比亞迪持有公司2.24%股份,同時也是金力股份的第一大客戶。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金力股份來自比亞迪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0.79%、50.53%、54.97%。
在比亞迪入股一年后,2022年12月,金力股份第21次股權轉讓價格為17元/注冊資本,對應估值升為93.38億元。
近年來金力股份業績和估值均直線飆升,一舉躍升行業第四,進入隔膜賽道第一梯隊,成為隔膜領域增速亮眼的“黑馬”。
金力股份在《招股書》中披露,其已取得境內授權專利205項,包括發明專利63項、實用新型專利142項。
恩捷股份表示,目前三個案件尚處于訴前調解、立案審理階段,均未開庭受理,最終的判決結果尚不確定,暫無法預計對其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的影響。
2015年開始,新能源汽車搭上了各項優惠政策的順風車,產銷量扶搖直上。作為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上游產業,鋰電池產業被看作是未來存在持續爆發的重點領域,因此相關的研發和技術保護專利技術更為突出。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專利訴訟在國際上不少見,這是構建企業防御格局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市場競爭采用的手段。
“隔膜大王”業績增速放緩,一年股價跌6成
恩捷股份的前身是云南創新新材料集團,主要從事包裝裝潢及其他印刷品印刷,201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7年,創新新材斥資51.8億元,收購了上海恩捷90.08%股權,并改名為恩捷股份,正式切換到鋰電隔膜領域。
2021年9月,公司股價一度突破318元大關,市值突破2800億元,創出“5年60倍市值”的造富神話,成為新能源板塊僅次于寧德時代(300750.SZ)的巨頭。
此后,恩捷股份股價開始走向下降通道。除鋰電池板塊景氣度不足等客觀因素外,主要還與2022年末高管被監視居住事件曝光有關。
2022年11月21日,恩捷股份公告,董事長Paul Xiaoming Lee先生和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曉華,因相關事項被公安機關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次日開盤,恩捷股份一字跌停,收報140.17元/股,總市值1251億元,蒸發138億元。2023年1月、4月,上述兩人的強制性措施分別被解除,開始正常履職。
截至8月29日,恩捷股份報收68.14元/股,相較股價最高點318.52元跌了78.61%,市值為666.24億元。
圖源:百度股市通
2018年-2022年,恩捷股份營收從24.57億增長至125.91億,平均年增長可以達到50%以上,凈利潤方面,5年歸母凈利潤從5.18億增長至40億,平均年增長超過66%。
不過,雖然業績在增長,但整體增速在放緩。2021年收入、歸母凈利潤增速是104.13%、117.85%。2022年第四季度增速突然放緩,營收增速降至25%,凈利潤增速變成-19%。
2022年,恩捷股份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大關,但相比之下,毛利率、凈利率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受到營業成本上升的影響,2022年恩捷股份全年總毛利率為47.94%,同比下滑1.49%;全年凈利率為31.77%,同比下滑6.6%。現金流方面,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僅為5.03億元,同比下降64.5%。
對此,恩捷股份解釋稱,經營活動現金流出同比大幅增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大幅減少主要系年內公司業務增長,相應經營付款、稅費及職工薪酬支出增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大幅增加所致。
與此同時,恩捷股份發布2023年度半年報,實現營業收入55.68億元,同比下降3.27%,為公司近5年來首次出現半年報營收同比下滑;實現歸母凈利潤14.05億元,同比下降30.45%。
相比電池廠商,鋰電隔膜企業比較低調,被外界關注也少,但卻是業內人皆知的“暴利”行業,同時還是高壁壘、高利潤、高集中度的行業。據國金證券統計,2021年電動車行業總體平均毛利率為27.8%,隔膜行業毛利率為36.1%,顯著高于大部分細分賽道。
鋰電薄膜有多賺錢?恩捷股份2022年報顯示:"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吸引了許多國內企業進入本行業,大量資金投入導致產能迅速增加,當前國內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競爭日益激烈。"
李氏兄弟財富縮水430億
恩捷股份的最大股東為李曉明,控股14.14%,實際控制人為李曉明家族。除李曉明外,家族成員李曉華控股7.5%,SherryLee控股7.99%,JerryYangLi控股1.65%,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共控股45.35%。其中控股的玉溪合力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恒鄒企業管理事務所也是李曉明家族基本控股。
恩捷股份創始人李曉華和李曉明不僅是親兄弟,兩人還同畢業于美國馬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都取得高分子化學碩士學位。
1996年,兩兄弟同時回國創業,加入當年成立的云南紅塔塑膠有限公司(生產卷煙包裝用的BOPP薄膜、煙標等)。
此后的10年間,李曉明和李曉華積累了一批煙草企業客戶,皆是國內知名卷煙廠,比如紅塔集團、紅云紅河集團、黑龍江煙草、川渝中煙等。
2010年,李曉明成立上海恩捷(恩捷股份控股子公司),正式進入鋰電隔膜市場,5年后便打入頭部電池企業供應商名單,開始為國內知名電池企業供貨。業務重心由煙類產品轉到鋰電隔膜,同時也開啟一場資本并購盛宴。
2018年8月,恩捷股份作價近50億元收購上海恩捷90.08%股權,涉足鋰電池隔膜行業,共計通過三次收購完成全控上海恩捷。
此后,恩捷股份加速并購,2018年收購江西瑞通,2020年收購蘇州捷力和紐米科技。不斷擴產、并購的恩捷,乘全球新能源電動車之風,迅速成為濕法鋰離子電池隔膜的龍頭。
2020年9月,恩捷股份完成50億元定增項目。投資機構包括摩根大通、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信托基金、瑞銀、國調基金、高瓴資本相關的兩家機構——天津禮仁和珠海赫成。
得到一眾明星機構認可的恩捷也不負眾望。2017年初,恩捷股份的市值僅有83.54億元,一系列并購擴張之后,其市值一度超過3000億元,也讓創始人李氏兄弟及其家族成員賺得盆滿缽滿。
2022胡潤百富榜中,李曉明以440億元的財富值位列云南首富,兄弟李曉華財富值為325億元,為云南次首富。
隨著恩捷股份股價腰斬,李曉明家族的財富也大幅縮水。2023年胡潤全球富豪榜,李曉明財富380億元,李曉華財富280億元,兩人合計財富660億元。一年時間,兄弟倆財富縮水430億元。
與股價下行相對應,有業內人士指出,恩捷股份激進的擴張戰略,在全球經濟景氣預期較差、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下,已經隱現一定的企業經營風險及壓力。
張毅認為,2021年固態電池重新被提上日程,是考慮環保和便利性的需求,隔膜和電解液受到市場質疑不完全沒道理,氫能取代電池在歐洲也是發展方向,不過技術成熟度不高,需要一定的時間。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短期內還是有發展前景的,長期來看有挑戰。
恩捷股份也坦言,未來全固態電池等新興電池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量產并完成商業化進程,則市場對于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將受到影響,處于產業鏈中的鋰離子電池隔膜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你了解動力電池隔膜行業嗎?看好恩捷股份嗎?留言聊聊吧!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