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困難群眾三項保障標準均居全省首位
(相關資料圖)
昨日,廈門市民政局副局長林聲群接聽12345政務熱線,介紹我市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今年來,我市加大對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建立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社會救助工作的良好氛圍。今年截至6月份,已累計發放社會救助資金11948.38萬元。
今年來,市民政局推出一系列有力措施,穩步提高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7月1日起,我市大幅提升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1005元提高到1120元。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680元、2800元。三項標準均居全省首位。
為幫助困難家庭解決子女高等教育階段生活費短缺問題,防止因學“返貧”,市民政局持續開展“愛心廈門·圓夢助學”公益項目活動,并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社會救助工作。近三年來,引導發動68個愛心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認領幫扶困難家庭學生,為困難家庭學生發放月生活補貼13822人次、642.394萬元。
近年來,我市還不斷拓展社會救助范圍,逐步推進專項救助向低保邊緣家庭拓展。其中,家庭成員納入醫療救助范圍,救助年限額最高13萬元;納入住房救助范圍,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社會保障性租賃房并享受租金補助,農村可申請危房改造補助;納入節日慰問范圍,元旦、春節、國慶、中秋,對低保邊緣家庭每戶每年慰問2500元。對于家庭中的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重病患者、重殘對象,可以單獨申請納入低保,按低保標準全額領取低保金。
此外,為解決群眾重特大疾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由財政全額資助困難群眾購買“惠廈?!保咳嗣磕?29元)。今年來,投入791萬元資助低保、特困、孤兒、殘疾人等61329名困難群眾免申即享“惠廈保”。
為進一步提高社會救助的覆蓋率和服務效能,今年來,市民政局通過不斷加大對困難群體摸排、巡訪探訪力度,全市共排查18883人,主動實施救助及新納入保障對象共1142人。
下一步,全市各級民政部門將逐步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智能篩查易返貧致貧人員。根據動態監測預警情況,結合其困難程度和致困原因,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并穩步提升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等困難群眾保障水平。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