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壩茂縣:種好枇杷“黃金果” 做強致富“大產業”
游客正在購買茂縣枇杷。李楚陽 攝
村民正在將枇杷分類、包裝。李楚陽 攝
【資料圖】
今年端午小長假期間,阿壩州茂縣南新鎮鳳毛坪村,郁郁蔥蔥的果樹栽滿山間,一幢幢精美絕倫的農家小樓錯落有致,村民們正在給今年最后一批枇杷分類、包裝,準備發往市場,忙得不可開交。
“我們家種植枇杷已有20多年了,但之前因為枇杷品質一般,賣得就不怎么好。自從2019年以來,我家的枇杷基本上每年都賣光了,有時客人還嫌枇杷少了嘞!”鳳毛坪村村民任洪義說起自家枇杷銷量,臉上掛滿笑容。
在當地,任洪義是出了名的種植戶。據悉,她家種有15畝枇杷,平均畝產2000余斤,總共30000余斤。這些枇杷的三分之二被外地的水果收購商以7元1斤的價格收購,剩下的則拿去零售,最高零售價能達到15元1斤。據任洪義預計,除去施肥、人工等各種成本,她家今年的枇杷能賺12萬元左右。
從最開始的銷售困難到每年的供不應求,任洪義家的枇杷銷量能夠發生顯著變化,得益于當地政府因勢利導發展高原生態經濟。
據了解,茂縣位于阿壩州東南,地跨岷江和涪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帶,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平均氣溫21攝氏度,早晚溫差大,空氣干濕,日照時間長,土壤酸堿度適中,總體生態指標特別適宜水果栽培。自古以來,茂縣就是馳名八方的水果之鄉,享有“千年果鄉”的美譽。依托獨特的氣候和環境,茂縣枇杷具有甘甜爽口、生態健康等特點,并且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鳳毛坪村黨支部書記李潤田說:“為科學種植,規范管理枇杷產業,201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我們村有10戶人家牽頭,成立了‘茂縣鳳毛果蔬專業合作社’,旨在帶動村民致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村民們看到合作社的枇杷種得好、賣得好,就紛紛開始向合作社學習,規范科學地種植枇杷。這種‘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已讓我們村枇杷的品質越來越高,賣得越來越好。”
此外,為保障每棵枇杷能夠擁有良好的品質,每年茂縣科學技術和農業畜牧局的專家還會多次到鳳毛坪村給村民講解種植技術、教授種植知識,有時還會邀請四川農業大學的專家、教授給村民傳授科學種植理念。如此一來,果肉厚實、飽滿圓潤、味道甘甜的茂縣枇杷便受到眾多消費者的追捧。很快,品質上乘的茂縣枇杷就被外地的水果收購商盯上,每年的枇杷成熟前夕,村民都會收到不少來自成都、重慶、浙江、廣東等地的預訂單,有時一筆單子就需要200多斤枇杷,銷路根本不成問題。
據悉,鳳毛坪村有160余戶村民種植枇杷,枇杷種植面積200余畝,平均畝產2000多斤,每戶年均收入1.8萬元左右,大面積種植戶年均收入可達15萬元以上。枇杷種得少的農戶,照樣可以參與枇杷產業增收,摘枇杷和枇杷套袋都是150一天,每年全村都有200多人參與,村民平均增收2500多元。
下一步,鳳毛坪村將引進智能遮雨棚,對枇杷種植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將傳統的種植方式從“靠天吃飯”轉變為“科技賦能”,提高農業的設施化、精細化。以后村民們在手機上點一點,便可實現施肥灌溉、雨棚張開、收縮等程序,更加省時省力。
近年來,茂縣依托當地豐富的優勢資源,通過技術指導、科學種植等形式,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枇杷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這顆小小的枇杷已蛻變成茂縣兒女致富增收的重要產業,是幫助當地老百姓走向富裕的“黃金果”。截至目前,茂縣枇杷種植面積達到2240畝,總產量1500噸,年收入2000多萬元,已成為該縣龍頭產業“茂縣李”之外又一個重要的水果新興產業。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