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 | 天津終于出伏啦!不過……
明天終于
要!出!伏!啦!
為期40天的伏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終于將要畫上了句號了!
8月20日出伏
宣告今年的伏天正式結束
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
大部分地區仍會處在炎炎夏日當中
不會馬上涼爽,大家還要當心“秋老虎”發威
所謂“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時間回熱到35攝氏度以上的天氣,大多發生在每年公歷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氣候特征是早晚清涼、午后高溫暴曬。
天氣實況
今天白天我市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
午間陽光充足,悶熱感覺明顯
午后中心城區及西青區局地出現雷陣雨
下午15時市區氣溫接近35℃
降雨來襲
今天后半夜
靜海、津南、濱海新區陰有分散性雷陣雨
受副熱帶高壓南撤影響
明天(20日)我市將迎來一次明顯降雨過程
預計明天上午陰有分散性雷陣雨(北部地區陰)
下午全市陰有雷陣雨
夜間薊州、寶坻、武清、寧河、濱海新區有大雨伴有雷電
其他區有中雨伴有雷電
后天(21日)上午轉為小雨,降雨趨于結束
雨后送清涼
降雨過后,受冷空氣影響
22日我市有北風4-5級
下周開始我市最高氣溫將維持在32℃以下
高溫悶熱天氣暫時告一段落
大家終于可以感受一下涼爽的天氣啦~
未來一周天氣預報
今夜
多云轉陰
(靜海,津南,濱海新區后半夜陰有分散性雷陣雨)
微風,最低27℃
8月20日 星期日
上午:陰有分散性雷陣雨
(薊州,寶坻,武清陰)
下午:陰有雷陣雨
夜間:中雨伴有雷電
(薊州,寶坻,武清,寧河,濱海新區大雨伴有雷電)
微風,31到24℃
8月21日 星期一
白天:小雨轉多云
夜間:多云轉晴
微風,30到24℃
8月22日 星期二
晴間多云
北風4-5級
30到21℃
8月23日 星期三
晴間多云
微風,30到21℃
8月24日 星期四
多云間晴
微風,31到21℃
8月25日 星期五
晴間多云
微風,32到23℃
8月26日 星期六
晴轉多云
微風,30到21℃
今年的高溫天氣
可以說是一波接一波
三伏已近尾聲
今天咱們就來盤一盤:
今年“高溫王”稱號將花落誰家?
從高溫強度來看,省會級城市中,北方城市占據前三。截至8月16日,今年以來省會級城市中的前三分別是:石家莊(42.1℃,7月6日)、鄭州(41.3℃,7月8日),北京和天津并列第三(41.1℃,6月22日)。
從高溫日數來看,北方實力亦不俗。福州(44天)、石家莊(42天)、??冢?8天)為今年來出現高溫日數最多的前三城市。
從高溫連續日數來看,南方高溫耐力更持久。福州(21天)、??冢?1天)為今年來高溫連續日數最多的一、二名,重慶和南昌(9天)并列第三。
不過要注意了,夏天還沒過完,從趨勢來看,隨著20日正式出伏,23日進入處暑節氣,北方高溫季開始收尾,而南方高溫季尚有余額,仍有后期發力可能性。
綜合來看,福州、石家莊以及高溫仍在發力的重慶,將是今年高溫之王“桂冠”的有力競爭者,但最終花落誰家,仍待后續觀望!
雖然這兩天
好像有那么點涼意了
不過不要掉以輕心!
天津仍可能出現暑熱
但此時的暑熱和“三伏天”相比
又會有所不同
白天雖仍炎熱
入夜后氣溫會進一步下降
晝夜溫差也開始增大
入夜后吹空調、吃冷飲
需要多加注意
切勿貪涼
出伏養生
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
正式謝幕
我們馬上迎來最“兇險”的日子
8月29日(出伏)到9月23日(秋分)
這些天是一年中
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
老人們常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薄?/strong>在這段時間,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晝夜溫差逐漸拉大是大趨勢。溫差逐漸拉大可能會引起血壓波動,導致心血管疾病爆發!
如此“兇險”的日子里
想要保障平安健康
謹記“三防”“四一點”
三防
1
防寒
一是要防寒,天氣早晚涼爽,中午悶熱,要多調整、增減衣物,不可貪涼。
2
防燥
第二是要防燥,這個時節氣候逐漸干燥,飲食也要適當調整,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食用堿性食物中和肌肉疲倦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比如西紅柿、茄子、馬鈴薯、葡萄、梨等,可以幫助人體消除疲勞。
3
防秋乏
第三是要防秋乏。出伏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懶洋洋的,就是常說的“秋乏”,避免“秋乏”還要從多睡多養和勤于鍛煉兩方面著手。
四一點
1
吃得“潤一點"
出伏后,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向秋季過渡,氣侯日漸干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飲食也要適當調整,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比如銀耳、百合、蓮子等。
10種滋陰潤燥的食物
1. 冬瓜2. 蘿卜3. 藕4. 洋蔥5. 海帶6. 蘑菇7. 木耳8. 芹菜9. 香蕉10. 蘋果
2
揉得“勤一點”
早晚溫差大,會導致人體血壓壓差不穩。如果這時勤按揉頭頸部,可以防止血壓突增。
當人血壓升高時,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之間,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專家提醒,從出伏后到秋分用這個方法,對于階段性的、季節性血壓問題是很好的。
3
睡得"早一點"
經過“晝長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
最佳睡眠時間
嬰兒(0-2歲):11-14小時
兒童(3-13歲):10-11小時
青少年(14-17歲):8-10小時
青年人(18-25歲):7-9小時
成年人(26-64歲):7-9小時
老年人(65歲以上):7-8小時
要想減緩“秋乏”,建議最好比平時多增加1小時睡眠。同時還要加強鍛煉,可以早晚跑步、做操和爬山等。
4
穿得"暖一點"
出伏之后,天氣早晚涼爽,中午悶熱,,要多調整、增減衣物,不可貪涼。
人們常說“春捂秋凍”,但其實這句話是針對小孩子的,而對于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于身體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很多!
不過,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護好脖子、后背、腳部。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夏已逝,秋未央。
鳴琴坐朗月,輕露點秋衣。
秋高氣爽的日子里
祝大家平安健康!
記者 | 鄭毅
編輯 | 于玥
綜合 | 天津廣播 新華社 人民日報 生命時報 澎湃新聞 北京日報 封面新聞 大象新聞 天津氣象等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