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在破與立中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資料圖)
8月28日,記者在寧夏金萊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一排排新出爐的玻璃瓶經過冷卻處理后,沿著機械軌道運送到檢驗臺進行質量檢測。
去年7月,該公司綠色環保型玻璃容器及包裝材料產業化生產項目在石嘴山市落地,總投資15億元分三期建設。目前一期項目已投產,年產玻璃容器6億只,產品供不應求。三期項目已正式開工,預計增加就業崗位300余個。
“去年這里還是一片荒草叢生的爛尾工廠。”該公司總經理杜錄讓告訴記者。這鮮明的對比,正是石嘴山土地權改革的成果。
去年,一家占地面積205畝的企業因經營不善,其土地被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處置給一家擔保公司,大武口區政府與寧夏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協商達成該土地收購協議,并成功引進寧夏金萊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土地權改革充分發揮兼并重組、嫁接招商的生命力,為‘僵尸企業’找到合適的項目,最大限度騰出土地、能源、環境空間,集聚發展綠色、高端、新興產業。”石嘴山市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寧夏金萊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單筆成交量高達65噸,成為石嘴山市排污權交易“第一大單”,真正讓排污權資源變成流動的“真金白銀”。
通過降低污染排放量,騰退排污權指標,石嘴山市一批可交易排污權積極入市交易,獲得排污權收益資金,形成“減排量支持新增量”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石嘴山市堅持新發展理念,把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改革作為加快產業轉型的主攻點,加快構建資源有價、使用有償、交易有市、節約有效的制度機制,推動“六權”改革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在“破”與“立”之間,不斷激活內生動力,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空間、提供新動能、創造新條件。
“排污權交易倒逼我們主動進行技術革新,先后投入4000余萬元配套建設濕電除塵、高效脫硫塔等環保設施,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達90%,氮氧化物排放量達75%。”寧夏碳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陽說,該公司以二氧化硫5.49萬元和氮氧化物2.62萬元的單價,成功競得石嘴山市政府儲備二氧化硫20噸和氮氧化物排污指標16.14噸。
石嘴山市通過制定出臺《石嘴山市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實施方案》等44個改革配套文件,及時破解在改革中遇到的難題。昔日制約發展的土、水、林、能等資源要素,通過確權、賦能、定價、交易,賦予其商品屬性、市場屬性、金融屬性,實現了資源有價、使用有償、交易有市、節約有效。該市將立足實際、把脈發展需求,敢啃“硬骨頭”、涉“險灘”,全力推動“六權”改革出特色、出經驗。(記者 李 良)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