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著刷手機或者打游戲怎么辦?|當前簡訊
每天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著刷手機或者打游戲?
(相關資料圖)
不是一個人是這樣,這可能是很多打工人的真實寫照。
強撐著自己上班、生活,其實一點熱情都沒有,偶爾給自己打打氣想要熱愛一下生活,卻發現這“氣”沒兩天就散了。
這其實是我們倦怠了。
倦怠了上學、倦怠了工作,倦怠了生活,甚至倦怠了活著,什么都倦怠。
“每星期總有那么六七天不想上班”,這是你的心聲嗎?相信這是很多人的心聲。
上班族“喪班”(討厭上班卻不得不上班)現象嚴重:有40.6%的人自稱“喪班晚期”,32.3%的人自稱“中度喪班”,只有27.1%的人自稱“沒有/輕度喪班”。
職業倦怠,指人面對過度工作時產生的身體情緒的極度疲勞。這可是已經被心理學界人士承認了的一種癥狀,知網有相關論文,大家可以去看看。
并且,倦怠/過勞已經被國際衛生組織列入了國際疾病分類。這種疾病被描述為:未能被成功處理的、來自工作場所的長期壓力。
倦怠是一種病,我們倦怠不是因為懶,是因為病了。
職業倦怠的癥狀有:
1、情感枯竭:對工作失去興趣與熱情,覺得極度疲倦。
2、去人格化:與工作對象刻意保持距離,并采取忽視冷漠的態度,低同理心。
3、個人成就感降低:對于工作的成就體驗降低,傾向于消極地評價自己。
而出現倦怠的成因,也跟在工作中無法獲得成就感與合理的報酬、無法消解自身與現實的沖突等有關。
倦怠著病久了,會不會發展成抑郁,這就看個人的造化了,這是不是現在流行熱詞躺平呢?
那應該怎么辦呢?
1、做好自己的期望值管理
不要對人世期望過高,人間不值得;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你可能真的不是萬年罕見的天才,做得不完美也無可厚非;不要對外界期望過高,世界沒那么善良也沒那么美好,不給你的就是不給你,能咋整?還是得讓自己開開心心地活成自己呀。
2、獲得有效可靠的社會支持
你的家庭關系,朋友關系,親密關系……這些關系構建了你的社會支持系統。人無法成為一座孤島,誰都需要來自他人的溫暖,世界這么冷,不抱團取暖怎么行?
如果沒有這些社會支持,一個人思考會很容易走進死胡同里,沉浸在大霧里迷茫時也沒人把你拽出來。
而其中最有效的,還是親密關系,一段好的親密關系能讓你有變得更好的動力,也能有充滿活力地活下去的信心。
3、訓練自己的幸福感
有時候自信的戲精會很快樂,為什么?因為TA擅長給自己洗腦,腦內之王。
人的幸福感很難衡量和抓住,但能確定的是,你可以把自己訓練成擁有幸福感的人。
我們的幸福感,來自于被需要的感覺。試試看想想你幫助了別人,別人很依賴你、需要你,并且你也提供了有效的避風港,是不是會覺得很窩心?想想你救助了一只流浪貓,小貓從此不用再風吹雨打缺水少食,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是不是覺得很窩心?
多腦補下類似這種“被需要的感覺”,你自己就能憑空創造出幸福感。
你無法在勞碌的日常中讓自己有活力起來,但也有其他方法能治愈倦怠呢~
希望大家都能感到幸福。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