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學者:德國極右翼政黨為何能崛起?
參考消息網8月20日報道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8月16日刊發題為《德國極右翼政黨為何能夠崛起?》的文章,作者是德國赫蒂學院社會學教授赫爾穆特·安海爾。全文摘編如下:
【資料圖】
過去兩年來,德國最大的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成功整合了眾多分裂的團體,它們構成該國長期不安定的民族主義邊緣組織。盡管因內訌和頻繁更換領導人出了名,德國選擇黨現在由一個人——比約恩·霍克——主導。雖然德國政壇主流仍將該黨視為“賤民”,但德國選擇黨正尋求將自己塑造為一支準備承擔政府職責的團結力量。
霍克目前在德國東部圖林根州擔任德國選擇黨分支機構負責人,他的地位一路上升,成為該黨極右翼派別“翼黨”的精神領袖。如今,這個激進的民族主義組織(它的新納粹言論招致聯邦情報局的嚴密審查)已經解散,霍克成為已經變得更為激進的德國選擇黨事實上的領導人。
最近在德國東部城市馬格德堡舉行的黨代會上,德國選擇黨的右傾程度顯而易見。霍克在講話中除了談到控制移民之類人們熟悉的主題外,還提供了該黨有關歐盟議題的新線索。他宣稱:“這樣一個歐盟必須消亡,真正的歐洲才能存在下去?!?/p>
這一言論讓人聯想起20世紀30年代納粹的口號。和現在的情況類似,當時的口號也主張摧毀舊制度,以促進新的、更好的制度的興起。
德國選擇黨知道右傾對于吸引民眾的支持多么有效。自成立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里,該黨在全國民調中獲得9%到14%的選民支持。但在2015年的難民危機期間,該黨的支持率一度飆升至近20%。當時作為一個僅成立兩年的反歐元政黨,該黨大肆渲染其強硬的反移民立場。
支持率的上升沒有持續下去。不到一年,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率又回到約10%。但烏克蘭戰爭似乎再次提振了該黨的支持率。去年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前,德國選擇黨在民調中的支持率僅為11%。然而,到今年5月下旬,該黨的支持率升至18%,到8月更是達到21%,使其成為僅次于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德國第二大政黨。
現在的問題是,德國選擇黨這次能否留住新的支持者。到目前為止,該黨一直遵循跟以前一樣的策略:利用與其他政黨的普遍疏遠,關注對手的弱點,而不是強調自己的優勢。該黨目前正通過緊緊跟隨霍克來展現一種新的團結感。
這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因為德國選擇黨的主要對手——現在執政的聯合政府和基督教民主聯盟——都有很多弱點。
首先是由德國社會民主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組成的所謂“紅綠燈”聯盟。自2021年12月掌權以來,德國政府打著“大膽進步”的旗號,發起多項改革舉措。但由于新冠疫情和烏克蘭戰爭,德國政府一直處于危機狀態。在應對挑戰時,朔爾茨政府缺乏專業精神,這在德國聯邦層面實屬罕見。例如,為實現能源部門現代化而精心制定的改革措施,讓各州政府、地方當局、企業和選民對誰該在什么時候以什么代價為什么負責感到困惑。經過幾個月的爭吵,這一政策被擱置到今年秋季。
在國家安全、醫療保健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所做的努力,也同樣是雄心壯志有余而進展不足。內訌成為常態。從政府的無能到民眾對能源供應、經濟和國家安全等更廣泛的焦慮,德國選擇黨已經有了發動攻擊的充足的政治彈藥。
與此同時,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未能將他的政黨定位為能夠取代由社民黨領導的政府的政黨。由于在移民問題上和諸如性別認同、性取向等問題上的立場,德國選擇黨從基民盟那里撬走了不少選民的支持。基民盟無法重新贏回這些選民的支持。
雖然讓德國選擇黨孤立于其他政黨的政治警戒線仍然存在,但不能忽視這樣一種可能性,即該黨不僅可能成為執政聯盟中的合作伙伴,甚至可能成為執政聯盟的領袖。未來兩年,這種情況很可能在德國東部的幾個州發生。除非德國的政治主流能夠齊心協力,否則德國選擇黨——就像法國、意大利和瑞典的極右翼政黨——被認為是掌握政府權力的合法政黨將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編譯/沈建)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