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一直在提群眾體育的口號,但天量的錢全花在競技體育拿獎牌上去了
(資料圖片)
好多人都在說體育群眾化的問題,深有同感。我們國家一直在提群眾體育的口號,但天量的錢全花在競技體育拿獎牌上去了。
實際上現在群眾體育有相當大的需求,但又存在相當大的問題。一是天價場地費訓練費的問題。這就白白便宜了那些黑心的健身房、瑜伽館、體育館等等,打場羽毛球收個50塊錢一小時不算貴吧,健身辦個年卡3000塊錢很合理吧,買套裝備花個幾大千和你的健康相比不算貴吧?想想我們小時候,下課抱個籃球去投幾個籃,不花錢就感覺美滋滋的,真是恍如隔世。
二是場地問題。這幾年國家開始修各種人工草皮的足球場,藏在角落中的籃球場等等。但相比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還是太少了。有時候看見旁邊有兵乓球桌空閑,但自己也不會想著趕緊去打球,說不定真從家里拿著乒乓球拍出來,就人滿為患了打不上了。說白了,還是體育設施太少了。
第三個呢,還是組織的問題。國家這些年修了很多球場,看似解決了場地問題,但經常看見這些場地空置。看似是大家不愛運動,實際上是軟件沒跟上。現在城市里沒有熟人社會,大家約球往往是各種愛好者群。而很多所謂的微信群,實際上是變相的商業群。進群里就是推銷裝備,收取會費,收聚餐費,搞得和徒步旅行社差不多。現在又有太多的社交恐懼癥患者,比如我,就算想打球,看見這種愛好者群就直接打退堂鼓了。回頭看我們官方的群眾體育,每年怎么著也是有點錢的吧,為何不落實到各個街道各個社區,通過官方渠道來代替愛好者群的功能。別的不說,只要社區肯組織肯安排,中國城市里那么多人口,所有體育場地絕對不會有空閑的時候。
再說說官方的問題。現在基層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就算給你撥了群眾體育的錢,基層想的也是趕緊把這燙手山芋給甩出去。可能安排學校,廠礦,單位這些,搞個運動會,搞個賽事,有的離譜的就是搞個謳歌贊美體育文化的大會,可勁燒錢,最好一次就把錢花光,勝利完成上級任務。但這種真的和群眾體育有半毛錢關系嗎?
再說說群眾基礎的事情。基層組織的賽事,無論是龍舟,還是村超村BA,實際上都證明了中國人天生都有湊熱鬧的種族天賦。日本的甲子園棒球,英國的社區聯賽足球,這些都是天生下沉到每一個鎮每一個村的。我有時在想,我們村如果搞個籃球賽,就是我們3社打2社,相信看的人都不會少。雖然是團轉地鄰,這么多年積累的恩怨也不少,有時候說不定通過一場體育賽事就可以把心中的自豪感激發出來,或不良情緒給釋放了。實際上,社區級別的聯賽,死忠粉往往都是因為生活中的種種好的或者不好的情緒加持而來的。哪有什么成績好了球迷就多的說法?那只是在中國這種只有幾個職業隊可看,球迷沒辦法只能隨便選個隊來支持的奇葩環境下形成的。
上面說明的是社區賽事天然有群眾基礎,那么賽事的可持續性就順利成章了。總有人愿意參與,總有人愿意贊助,總有人愿意組織。社區聯賽上面就會有鄉鎮聯賽、區縣聯賽、省市聯賽,再上面就是職業聯賽,一級級的,說不定就是十來級的聯賽體系,還愁中國十四億人找不出來世界級球星?圍繞這個,就會有商機,賣點瓜子礦泉水,拉動點旅游餐飲,拉動體育產業,地方開心,群眾也開心。官員當然也開心,參與體育的人多了,今后參與競技體育的苗子也多了,說不定還能多拿兩塊獎牌,升官也更快了。最后一句純屬調侃,這種長線投資的事情,任期往往只有幾年的官員是不會搞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事情在官場是不會有的。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