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觀焦點:英山:云生霧養育好茶 聚力品牌打造百億產業
近年來,英山縣委、縣政府為推動茶葉產品向茶葉品牌轉變,積極搭建新發展平臺,不斷規范行業標準品牌建設,出臺《茶葉產業鏈建設若干措施》,統籌整合資金,走出一條質量立茶、科技興茶、文化傳茶、品牌強茶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相關資料圖)
日前,在湖北英山云霧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直播間里,曾經當選全國勞模,今年65歲、從事茶葉工作38年,現在仍然擔任英山云霧茶產業協會會長的葉雪平正嘗試著新的推廣方式,跟著主播一起熱情地向網友推介本地優質春茶,從茶葉的采摘、炒制、沖泡方法等進行詳細講解,讓網友身臨其境直觀了解英山云霧茶。
據主播介紹,當天直播2個小時,場觀保持4000人左右,賣得最好是純手工茶,賣了400多份。
英山地處北緯30度,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是《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確定的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重點產區。但在十幾年前,英山縣企業小而散,缺乏龍頭引領,品質參差不齊,市場叫不響。為了擺脫這一困境,完成“產茶大縣”到“品牌大縣”的質變,英山縣委、縣政府迅速地在全縣建起一百個中心茶廠,進一步規范英山云霧茶的品質。2022年,英山全縣茶葉種植面積已達27.14萬畝,產量超3萬噸,茶農15.6萬人,有三分之一的人直接從事茶產業,二分之一的人間接從事茶產業,英山茶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為了強化龍頭引領、聚合發力。2006年,英山縣引導扶持十幾家龍頭企業組建成立了英山云霧茶產業協會,建立統一種苗選育、統一種植規程、統一加工工藝、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質量要求、統一包裝標識的“六統一”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實行英山云霧茶地理標志名稱、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地理標志產品“四標合一”的使用辦法。
目前,英山縣已有31家茶葉生產企業獲得了SC標識,有3家企業通過了國際質量體系認證,16個品牌獲得綠色食品標志認證,6個品牌獲得有機茶認證。在農業農村部多次抽檢中,茶葉質量安全合格率達100%。
與此同時,英山縣還將茶產業與旅游、健康養生、文化創意等產業跨界融合發展,從1992年起,連續隆重舉辦了30屆“中國英山茶文化旅游節”,推進茶葉產業與茶鄉旅游深度融合,提升茶產業文化品位,呈現百家共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湖北團黃貢茶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柏云說:“作為團黃貢茶非遺傳承企業,我們和理工中專合作建設團黃貢茶非遺工作室,每周開設課程,面對面傳習,還有景區都建立了非遺工作室,讓更多的游客知道我們英山的茶文化,品我們英山茶葉。”
以茶為媒,一塊塊茶園變為景區,開辟出一條茶旅融合的新路。在紅山鎮烏山春茶葉基地,依托環庫450畝生態茶園,通過編茶戲、唱茶歌、出茶書、演茶藝等活動,形成一條集“吃、住、游、玩”于一體的精品茶旅體驗路線,來自全國各地的茶文化愛好者紛紛背上茶簍,親自到茶園體驗采摘茶葉的樂趣。
北京茶文化愛好者楊慧說:“我們游學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來到英山這個地方,發現這邊做出來的茶口感都特別干凈。”
為了盡快培育能引領產業發展的綜合性國家級龍頭企業,2022年1月,英山縣委、縣政府出臺加快推動茶產業鏈建設若干措施,按產值、稅收、企業投入等進行綜合考評,對排名前三的茶葉企業,予以1800萬元重獎,幫助它們脫穎而出。
英山云霧茶產業協會會長葉雪平說:“2022年,我們整合英山茶產業鏈,英山縣委書記親自擔任鏈長,這個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隨著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英山云霧茶的品牌價值已達27.07億元,成功創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入選中歐互認地理標準協定保護目錄產品;先后榮獲“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名牌產品”“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國茶葉品牌館入館品牌”“湖北省二十強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等榮譽稱號。預計到2025年,英山全縣茶園面積穩定在28萬畝,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英山云霧茶”品牌價值達到30億元以上。
英山云霧茶產業協會會長葉雪平說:“樹立品牌意識,一個大的產業能不能做好、做強做大,這個品牌是非常重要的,品牌的價值實際就是體現我們的勞動成果。”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徐偉 劉錦芮)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