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未成年人模式”發揮實效
【資料圖】
靜子
“青少年模式”將迎“加強版”!近日,國家網信辦發布關于《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模式”,推動模式覆蓋范圍由APP擴大到移動智能終端、應用商店,實現軟硬件三方聯動,方便用戶一鍵進入模式,為未成年人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未成年人的利益。據《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91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較2020年提升1.9個百分點,網絡空間已成為億萬青少年共同的精神家園。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和網絡內容,難免有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出現沉迷網絡游戲、巨額打賞主播等不良行為,進而影響其健康成長。在這個層面看,立足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新形勢新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無疑是非常關鍵的。
從國家網信辦指導主要網絡視頻平臺全面推行“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到持續部署開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再到如今“未成年人模式”構筑“三道防線”,不斷升級的治理措施意在堵上原有防沉迷系統的漏洞,同時也表明了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決心。一項調查發現,設置過“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長均不到五成,有四成家長認為“青少年模式”效果不夠明顯,有一成未成年網民表示對“青少年模式”不滿意,而對于此模式“形同虛設”的批評更是頻繁見于報端。正因此,國家網信辦適時推動這一模式的覆蓋范圍由應用程序擴大到移動智能終端、應用商店,以進一步提升模式效能,通過軟硬件聯動共同守護“少年的你”。
模式升級重在實現功能優化。細究該指南,分齡原則貫穿“三道防線”始終,旨在指導相關主體為不同年齡階段用戶提供適合其身心發展的信息和服務;針對網絡上不斷涌現出的形形色色破解防沉迷方法,指南規定“移動智能終端應具備防繞過功能”;學習類應用程序出現網游亂象備受詬病,指南也已明確“在線教育網絡產品和服務不得插入網絡游戲鏈接,不得推送廣告等與教學無關的信息”……相較僅針對應用程序的單方面防沉迷,有望出臺的新規則更具有聯動性、針對性,意在更好構筑未成年人網絡安全“防火墻”,從而進一步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引導其形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
“小屏幕”連著“大世界”。當前正值暑假,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問題更易高發。唯有筑牢網絡安全“堤壩”、建好“未成年人模式”,才能更好發揮互聯網積極作用,使網絡空間的正能量更充沛,讓孩子們以一方屏幕看見精彩世界。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