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博主集體“張雪峰化”背后:“洋高考焦慮”吸金圈粉更兇猛
“你家只有100萬,還想送孩子留學,我勸你省省吧”;“在國內這個專業畢業就失業,你以為國外好得了多少?”,“普通人家出了國也混不進富人圈!”……在各大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上,腔調酷似“名師張雪峰”的留學博主比比皆是。當年,號稱“打破信息差”,為缺乏試錯成本的考生指條明路,張雪峰一躍成為升學博主的頭部網紅。
而在“雞娃焦慮”“洋高考”日漸彌漫的國際教育圈,特別是“中產破產三件套:房貸千萬、媽媽全職、孩子國際學校”等言論流傳的當下,中產家庭越來越追求孩子留學的性價比,在這種趨勢下,為中產家庭指點迷津的“張雪峰化”留學博主越來越火,在這條比高考升學指導更吸金的賽道上,他們的雷人雷語實則撕開了留學圈的隱痛:學費、就業、收入……
(資料圖片)
01 從分享經驗到販賣焦慮,留學博主們越來越瘋狂?
“挑戰最低留學費用讀世界前一百名校!”“用最少的預算,搞定海外碩士!”
“澳門,普娃之光!”“俄羅斯留學太香了,三本對標211!”
“畢業后不想要飯,避開這兩個專業!”
“留學五大虧本專業,別碰!”
在各大短視頻社交平臺上,很多留學博主的“扎心話題”令人應接不暇,猛戳廣大工薪家庭、中產父母的教育痛點。低預算,普娃逆襲,留學避坑,投資回本,就業移民……每一個都是準留學群體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在短視頻大行其道的當下,留學機構的自媒體留學博主們紛紛投入這條賽道。在視頻中,有的聲嘶力竭,鼓吹四兩撥千斤,用最省錢到達世界名校;有的循循善誘,販賣普娃逃離內卷,彎道超車的絕佳路徑;有的煽動焦慮,拒絕花巨款上天坑專業。不同的博主有不同的人設,但無一不在刺激著家長們的神經。
據資深留學自媒體人Cecilia說,按功能而言,國內的留學博主一般分為這幾種類型:
經驗分享型,分享自己在海外留學的經歷、生活、學習和適應情況; 申請攻略型,提供留學申請的經驗; 學術研究型,針對海外的學術研究成果、活動; 生活指南型,提供海外生活的實用信息,包括生活費用、交通、住宿等; 創業就業型,分享自己在海外求職就業的經驗,例如找工作、創業等; 文化交流型,這類博主關注跨文化交流和體驗,分享在異國他鄉遇到的文化差異體驗。在曾擔任北京知名國際學校校長,匯學教育創始人兼CEO嚴俊看來,針對國內K12國際教育的留學博主又可以細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擇校類,給家長提供國際化學校選擇建議;
二是考試類,包含雅思、托福等語言考試和A Level、AP等國際課程考試;
三是申請類,貫穿整個留學的后端服務,包括簡歷、文書、推薦信、申請系統等。
這些類型彼此獨立,有時又互相交叉。
然而,在這些博主中,有一類一騎絕塵,他們站在普通家庭的角度上,給出更具性價比的留學建議,成為了留學圈中的“張雪峰們”。
02 洋高考版的“張雪峰們”:直指中產、工薪家庭留學痛點
嚴俊認為,近些年來涌現的“張雪峰式”留學博主掌握了流量密碼,在各類自媒體平臺上收獲了不小的關注度。而他們的爆火恰恰是填補了廣大中產、工薪家庭的“信息差”。
仔細分析這些留學博主的背景會發現,他們大多是留學機構老師出身,基本上都是做留學申請業務。他們給家長傳遞的信息與張雪峰類驚人的相似,即信息差。然而,比起選大學選專業,留學的信息差遠遠大于中高考。在整個國際教育的產業鏈條上,除申請外,還有國際課程、國際學校和國際考試。這其中門道頗多,家長的確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
然而,家長通常在對許多背景知識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就直接確定了國家或課程。當家長做出選擇,一般的留學博主就會給出建議,包括目標國家的院校,專業和申請途徑等,但這還只是停留在“信息差”,更為關鍵的其實是“認知差”。
當下,由于出于對安全性、競爭強度、教育質量的考慮,越來越多的家長瞄準英國,并理所當然地確定A Level課程。然而,這其中存在幾個問題。
首先,家長并不清楚英國申請所需材料、招生邏輯、孩子的能力水平等; 其次,家長不一定了解A Level課程的難度如何,實際上,AP、IB、OSSD、BC等課程都可以申請英國,而不同的課程的申請效率各不一樣。在家長比較迷茫的情況下,填補“認知差”的“科普型”留學博主就有了廣闊的市場。
除此之外,“張雪峰式”博主能夠遍地開花的原因還在于踩中了普通家庭“支付能力有限”的痛點。首先需要明確,國內升學路線及國際路線咨詢博主的一個最大的不同點是受眾。張雪峰們針對的是一個極為廣泛的受眾,基本上遍及中國的所有需要參加中高考的家庭。與此同時,由于中國每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只有幾十萬,留學博主們針對的其實是相當小眾的一群人。這些家庭人數少,且凈資產相對高,而其中一部分高凈值人群,也并不在乎孩子留學的“收益”。
但隨著總體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以及國內升學的日漸內卷,留學也不斷“下沉”,不再只是“金字塔尖”人群的專供,越來越多的中產家庭、工薪階層也擠進了這一賽道。
然而,對于中產家庭、工薪階層而言,出國留學通常需要負擔高昂的學費、生活費,其中匯率波動也是潛在風險。這部分人群在出國前就需要搜集信息,制定預算,尋求獎學金或必要資助,選擇合適的國家和學校,做出理性規劃。因此,對于他們而言,“就業導向”尤為重要,留學的“性價比”不能不考慮。
財務壓力是一個明顯痛點。北京家長王女士說,當年為了走國際路線,孩子從北京的重點高中退學去往澳洲讀私立高中,沖英美名校,最后在牛津和麻省理工之間選擇了前者,主要原因就是在本科三年加碩士一年的英聯邦學制下,學費和生活費可以省下超百萬元。然而,孩子在牛津卻學得十分痛苦,生活開銷也超出家庭預算,并不比去美國省錢。
對此,深圳HEC哈斯教育CEO曹強提到,疫情前,來咨詢的家庭基本上不太會考慮費用問題。而這兩年隨著經濟下行,家長也逐漸關注留學性價比。曹強說,一部分瞄準美國大學的家長現在也開始考慮香港等路線。實際上,能夠成功上岸香港名校的學生,本身就比較優秀,如果半路改換留學規劃,一般都是預算受限。
03 留學博主圈的“理念之爭”:追回投資還是多元發展?
對于越來越多留學博主爭做“下一個張雪峰”的趨勢下,嚴俊認為,“留學的投入產出比”之所以越來越被強調,正是因為留學經濟賬遠遠高于國內升學。
國內以公立教育為主的高考和考研,基本不提及“投入”問題,而在留學行業卻是“真金白銀”的投資。以美本為例,四年起碼300萬,而如果加上孩子出國之前的補課、申請,以及國際學校的學費,有可能是500萬起。曹強也提到,由于美國物價不斷上漲以及整個留學生就業環境不樂觀,“值不值得”“劃不劃算”越發成為不能回避的問題。
因此,在勞動力接受市場檢驗的邏輯下,這些留學博主也是為其受眾量身定制內容。盡管如此,嚴俊依然強調,國內升學和國際升學的理念差異不可忽視。就高考路線而言,張雪峰們的本質是利用信息差,從實用主義的角度給家長提供升學規劃、專業選擇的建議。然而,不論是選什么專業,不選什么專業,出發點都是基于就業。其觀點頗具爭議,有人抨擊為“急功近利”“理想的反面”,但許多普通家庭則將他奉為圭臬。
“事實上,這取決于讀大學的目的。”嚴俊說。對于普通家庭而言,受教育的目的就是逆襲人生,跨越階層,獲得高收入、體面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說,張雪峰是普通民眾的代言人。但從教育的本質來說,單一的價值追求值得商榷。
在嚴俊看來,國際教育的理念是極致地因材施教,能夠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長,幫助每個孩子找到最適合的發展道路、發展體系和專業,這條路線允許孩子多樣化的選擇。比起單一的高薪就業,追回投資,“多元發展”才是國際教育的最大優勢。
作者 | 敖竹梅
圖源 | 網絡
欄目介紹
熱點追蹤:迅速聚焦國際教育界熱點事件。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